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自五月爆發以來蔓延全台,企業產能、家庭經濟、百姓生計及生活步調皆受到嚴重衝擊,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考驗,國人的緊繃情緒似乎已逼近臨界點。根據台中知名身心科診所的統計指出,診所五、六月的線上問診數比起三、四月反增加三成之多,其中有高達九成以上的民眾憂鬱、焦慮感上升,此狀況令醫師相當擔憂,深怕若人民長期對國內現況處於不安及緊張狀態,加上無視身體警訊,身心會如同壓力鍋般突然爆發,對家庭及自律神經都是相當不利的狀態。
疫情壓力 恐身心焦慮及抑鬱
身心科院長楊紹民醫師表示,疫情迫使人民改變生活現狀,經濟收入減少導致壓力變大;大家長期關在家裡引發的摩擦衝突變多;學生的停課不停學讓家長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外出聚會紓壓令人孤獨感提升;更別說第一線的抗疫人員,在長期繃緊神經的高壓下,容易對眼前的一切感到力不從心。然而基於人類生存本能,面對未知的局勢都會將眼前的迷惘轉化為恐懼,如此恐懼的累積及無法掌握主控權的無力感,將會造成身心的焦慮及抑鬱,最常直接反應出的症狀莫過於失眠、入睡困難、頭痛、胸悶、暈眩,甚至有異常疲累、易怒、手麻、發抖或是腸胃不適等狀況發生,這些很明顯都是因壓力所造成的身心問題初症,因此精神科醫師建議,面對短期壓力及生活步調突然的轉變,可藉由幾種方式來獲得舒緩。
▲身心科院長_楊紹民醫師(非疫情時期)
舒緩壓力 身心科醫師這樣建議
首先楊紹民院長建議,面對突然改變的生活及瞬息變化的疫情,應儘量遠離負面新聞及垃圾資訊,國人必須關心疫情,但應是提高警覺而非過度緊張,因此避免過度接觸令人恐慌的資訊及聚焦在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上。再者,人與人之間應保持物理距離,但不疏遠心理距離,警戒期間避免群聚,促使親友間解悶舒壓的聚會管道幾乎停擺,但其實可藉由視訊及主動聯繫的方式拉近距離,突破心中的孤獨感,找回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及群體存在感,對抒發壓力十分重要。而面對居家防疫,楊紹民院長也呼籲,別失去了生活的規律及儀式感,結構化的日常能減少對作息異常帶來的混亂及恐慌,試著安排居家運動及休閒活動,如聽音樂、瑜珈伸展、冥想深呼吸,或是與家人共同完成拼圖、學習烹飪、讀一本好書..等,都能藉此遠離負面情緒及有助消化因疫情帶來的不安。
正能量來一同抗疫 過度焦慮盡速求醫
面對疫情每個人都承受著不同的壓力及生活變動,全民必須透過正能量來一同抗疫,用更多的包容及寬心來善待周邊的人,在對抗病毒的同時,更要防止壓力無形中對我們造成的身心傷害,焦慮的存在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生命訊號,但若發現自己或是周邊的親友內心起伏過大,或已構成睡眠障礙及影響生活,應盡快就醫尋求專業協助,以免問題愈發嚴重。
楊紹民醫師, 光流身心科, 過度焦慮, 居家防疫, 舒緩壓力廠商資料
名稱:光流聯合診所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玉門路81號
電話:0800-885-990
網址:https://www.yanahealing.com/
3D技術目前在台灣醫療上的表現 近年3D列印技術已有不少使用在醫療的個案,台灣也在此項技術上展現了野心...
美容保養對大多數女性而言,已是生活必須的一部份,不論是臉部保養、身體保養、肌膚保養,甚至在知名藝人小S與...
在一位老農的不屈不撓下,揭發了無良餿水油的大黑幕,風暴席捲全台,從各大食品廠到小攤販無一倖免,攸關民眾食...
英國《新科學家》報導,世界誕生首位擁有3個人類DNA的新生兒,醫學專家對於基因科技的突破感到振奮,也同時...
圖:由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陳冠仰宣布,「台灣腸保健康協會」即將成立,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及小腸疾病...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為了美麗把保養品通通吃下肚,這可就不美麗!眾所皆知韓國是出了名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