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相關高齡者的中樞神經退化疾病愈來愈多,而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同列二大中樞神經退化疾病。七十歲陳女士,在合唱團公演前排練時因為雙手顫抖以及難以站立,被團員發現擔心是中風而送往急診。經病史詢問發現,個案近年來已有漸進式步行困難,需以柺杖助行,親友以為是腰椎退化導致雙腳無力。檢查發現四肢力氣良好,並未有中風單側無力等症狀,但有嚴重肢體僵硬以及動作遲緩現象。台東馬偕神經科方大瑋醫師安排多巴胺轉運體掃描,確認有明顯不對稱多巴胺神經元活性低下狀況,為典型帕金森氏症。藥物治療後,個案之動作障礙已逐漸改善。方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的典型運動症狀有四項,其中動作遲緩是最主要的核心症狀,其它三項包含了肌肉僵硬、靜止性顫抖、姿勢不穩定等,若有以上症狀極可能就是罹患帕金森氏症。但顫抖或無力常會與其他疾病混淆,必須由專業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及診斷。
方大瑋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的盛行率每十萬人口約有三百人,但花東老人人口比率較高,且許多老人獨居或在機構中發現不易,所以不僅盛行率易被低估,且發現時已屬中晚期了。帕金森氏症的成因是大腦基底核中的黑質細胞會分泌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稱為多巴胺,多巴胺的正常分泌與否將影響動作順暢程度。當黑質細胞退化或死亡數量超過正常人的80%,就會產生各種活動障礙。因為動作遲緩的關係,患者的外觀常呈現面無表情的撲克臉,仔細觀察可發現眨眼頻率變低。其它容易在疾病早中期被發現的症狀還包含了聲音變小、語調變平淡、容易流口水、吃飯速度變慢、寫字變小、走路小碎步、雙手擺動減少等。另外,肌肉及關節變得僵直,更嚴重時會影響肢體的角度,而帕金森氏症的病人也特別容易跌倒。靜止性震顫其特色是搓藥丸或數鈔票般的動作,症狀可能左右手不對稱,也可能出現下巴的顫抖。因顫抖症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通常會為患者安排表面肌電圖,藉此鑑別診斷震顫的種類。另外,因帕金森氏病的病人,其腦幹的黑質退化,基底核的多巴胺含量下降,多巴胺轉運體的數量減少,利用核子醫學的技術,進行多巴胺轉運體掃描使放射性同位素結合在神經突觸上的多巴胺轉運體蛋白,可以反應腦內多巴胺系統是否有異常,以及異常的程度,對於帕金森氏症的鑑別診斷以及病程評估提供可靠幫助。
方醫師提醒大家: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症狀非常多樣的常見漸進式退化性疾病,雖然以目前的醫學技術無法根治,但透過早期介入以藥物為主,運動或復健為輔的治療,再加上輔助醫療與社會資源的協助,能夠有效改善病患生活品質,延長與提升病患自主活動能力。家中老人可幫他做一些簡易的檢測,提早發現提早治療,以免在中後期才發現,錯過黃金治療期較為可惜!
中樞神經退化,
帕金森氏症,
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
中風